高华,男,39岁,山东威海人。中共党员,眼科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职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委员,山东省眼科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委员,济南市槐荫区第九届政协委员,槐荫区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年轻有为 不辱使命
高华同志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师从于眼科学界泰斗谢立信院士。博士毕业后,他进入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工作,并被确定为省眼科所重点培养的青年人才和储备干部。当时正值眼科所下属单位山东省眼科医院(济南)建院初期,面对人才紧缺、资金匮乏的局面,高华同志毅然放弃青岛优厚的待遇、高起点的平台以及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来到济南。年轻的他要带动年轻的医院一起干事创业,共同成长,共谋发展。
作为山东省眼科医院副院长,他时刻以推动医院发展为己任,协助院长主抓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在临床与科研工作之余他刻苦学习行政管理知识,积极借鉴其他医院的先进管理方式,搭班子、建制度、搞建设,带领医院职工艰苦奋斗,克服建院与发展中的重重困难。运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促进医院效益增长,短短十余年,医院内部已形成规范、和谐、进取的良好局面,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并于2015年顺利通过了省卫计委的医院等级评审,被评定为“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
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新医院到今日的省属公立三甲,从租用其他医院的二层小楼到3万平方米现代化医院大楼,从数十名医护人员的小班子到200余名职工的大队伍,这是一部记录着高华同志和省眼科工作人员不辱使命的成长与奋斗的历程。
治学严谨 勇攀高峰
高华同志在角膜移植、眼表疾病、角膜屈光手术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德国萨尔大学医院眼科中心、德国奥格斯堡医疗中心、美国迈阿密大学Bascom Palmer眼科研究所进行研修学习。近来年作为首位申请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山东科技发展计划2项,其他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在研科研经费200余万元;参与国家“973计划”课题、中国工程院咨询课题、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等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国外SCI收录论文30余篇,国内中华眼科杂志等30余篇。
高华同志于2010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位),并荣获济南市杰出青年技术创新能手荣誉称号;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0位);2012年获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集体一等功)核心成员荣誉称号;2014年获得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科学技术一等奖(首位),其主持的国家级项目科技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2015年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独立)、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4位); 2016年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5位)。
医术精湛 妙手回春
虽然身为医院行政副院长,肩负着大量的行政事务和管理工作,高华同志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奋战在眼科临床医疗第一线。他凭借精湛的诊疗技术和对患者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每年完成1500余例角膜、眼表和角膜屈光手术,年门诊量3000余人次。他时时刻刻以患者为中心,以为患者带来光明为己任,以一颗医者的仁爱之心全心全意为患者解除病痛。
在高华院长的诊室里有一面与众不同的锦旗,锦旗落款为“李祥携全家”,这是一位患有高度近视的父亲携两名子女献上的锦旗。家族遗传的高度近视使这父子三人陷入了一个昏暗模糊的世界,由于家庭贫困,他们连一副合适的近视镜都没有,给一家人的生活和孩子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偶然得知这一消息的高华迅速联系了他们,免费为具备手术条件的李祥女儿进行了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并为李祥和他的儿子配置了专业的近视眼镜,帮助一家人重新获得了健康与光明。
关爱民众 回报社会
工作中,高华同志始终秉承“关爱民众、回报社会”的理念,将公益事业作为医院发展的一条主线。在他的倡导下,医院定期组织“爱眼公益大讲堂”,邀请眼科专家为市民讲解眼科常识和眼病预防知识,以“让健康与光明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为主题,深入社区、校园、乡镇和农村开展义诊活动和眼科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2009年医院与省红十字会联合成立了“山东省红十字眼库”,作为眼库主任,高华带领工作人员常年从事志愿者服务工作,通过开展各类公益宣传活动,红十字眼库“当我离去时要留光明在人间”的理念已深入每颗仁爱之心。同时,通过宣传科普扩大供体来源,也使千余名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推动了防盲治盲工作的发展。
他还倡导医院建立专门的公益基金救助困难患者,组织医疗团队常年前往边远贫困地区义务为当地群众进行眼科诊疗服务,并启动了“白内障复明工程”项目,为贫困患者免费实施白内障摘除手术。多年来,医院公益基金为贫困患者减免各项诊疗费用数百万元,切实解决了贫困患者的实际困难。
在高华心中,敬业是他永恒的座标,服务是他不渝的宗旨,患者是他无尽的牵挂,他用回春妙手照亮了无数患者的光明之路,用仁爱之心捍卫了无数患者重见光明的权利。